BeFor Web
为网而生 - 关注互联网及移动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反馈

图文版 WWDC 设计分会:基础设计原理 - 导航与反馈 »

Hello 各位,到了傍晚时分仍然一副炎热盛夏的面目,树叶仿佛也被阳光压的喘不过气,动也不怎么动的样子。

到了夏天就越发喜欢看冷兔。运营了九年的品牌,形象和内容都越发多样和有趣,还衍生出了可爱的冷兔宝宝家族,超喜欢。同样八、九年,我的 Beforweb 甚至谈不上运营,偶尔想想也只觉得在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事情,什么也没怎么变,就这样做啊做的。捂嘴笑。

之前做过两期 WWDC 设计分会全图文,关于 iOS 13 设计特性,错过的朋友不妨回看。今天翻出 2017 年的一场重要的分会,演讲人依然是 Apple Evangelist 团队的 Mike Stern,以一系列基础而重要的设计原理为主题;我看了好多好多遍;里面有真智慧,不是说笑的。

设计师如何应对负面反馈 »

编者按:慢慢恢复更新节奏,不懈怠,不急迫。近来每天从早到晚只听一个团,以至于连续多日睡梦中不停地循环他们的歌曲。强迫自己多出来的一些睡眠时间却被音乐侵蚀着质量,且并非真实的音乐,而是头脑中的回放,想来突然觉得可爱的有些好笑,真正 Killer Queen。

本周的译文,来自合作作者 Esther,“一直走在设计路上的文艺青年一枚”。主题很落地,并且让我想到了之前一篇随笔,关于如何避免通过高保真原型进行前期探索的话题;本文中的一些建议值得留意借鉴;请春天认真地温暖起来吧~ - 编者人格的 C7210

打造具有奖励性的产品体验 »

又是个除了看看书听听相声什么都不想做的周末,反正都是能让人跟着内容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到处神游的东西,又不用换衣服出门,成本低廉,人畜无害。尤其是躺着同时做这两件事,还敢再舒坦点么。

据说已经立秋了,总觉得真正的夏天还没开始;去年连续多少天40多度的日子还在眼前。最好这样下去不用太热了,就不用担心接下来白天怎么给喵开空调了。今天更新小文一篇;最近总觉得看文章资讯有点力不从心不知为什么,要么看不进去,要么看下来没什么心得。都怪夏天,夏天什么都不好了。进入正文吧。

在设计开发产品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无论最终产品的功能有多棒,界面多漂亮,算法多智能,我们仍然需要给用户一个理由去下载并打开应用,至少一次。市场、媒体、社会化渠道,这些方面的努力也许可以促使用户安装并尝试你的产品,但怎样让用户保持使用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以更好的方式引导用户为应用打分 »

上周的更新中提到周末事务繁多;还真是,且比预想的更忙,因为喵又身体不好了。几天的拒绝进食,和去年推推刚刚查出问题之前的表现一样;理性的讲我简直要疯了。

一周过去了,靠营养密集的罐头调整回来一些状态,干粮也开始自主吃一些了;谨慎乐观,因为去两家医院检查下来始终也没确定具体的问题所在,只能针对一些较差的指标先恢复身体机能再做观察。喵生病的过程里,“观察”是最难熬的一件事,尤其是在情况不明的状态下。另外从2011年到现在,每次喵生病的时候都会在这里记录下来,其实也是挺讨厌的一种感觉,因为在鉴证着坏事的发生。

此事的念叨告一段落,终归眼下几日的状态不算太坏,还是尽量让自己有些心情去做做事,周末照常更新吧,一篇关于“让开心的用户去打分,让不开心的用户来交流”的文章。下面进入正文。

没人希望被打扰,特别是当他们正在做各种事情的时候。既然这样,移动应用也没有道理在用户正在进行任务的时候请求他们打分。为什么不试着以更好的方式与用户交流呢?

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引导用户为应用打分的策略,看看怎样做才会更有效,并且使用户及产品方都受益。

“无限滚动加载”适用于你的产品吗? »

在家一天天宅着,倒仍然能对周六周日有清晰的概念,也真是个奇迹。

今天带来一篇关于无限滚动加载的简短译文。其实这事儿,以前在微博上也吐过一阵的槽,印象最深的就是有次在一个什么网站上想点页脚里的“关于我们”,真心点不着,每每要点的时候上面自动加载的内容就顶下来,没完没了...当时就愤恨的琢磨着你们要这页脚有毛用啊?这次看到这篇文章,觉得里面有不少能引起自己共鸣的内容,所以拿过来做,希望也能给各位朋友带来些有用的东西吧。走着。

这里进入译文。怎样通过更友好的方式来呈现一系列的数据内容,包括文章、链接、图片、搜索结果等等——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在这方面,页码导航(pagination)是一种经过时间验证的、还算值得信赖的解决方案。

不过最近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使用无限滚动(infinite scrolling)的方式来呈现内容了——当用户浏览到页面底部时,传统意义上的“下一页”数据会自动加载,并输出到当前页面中。

对于某些类型的网站或移动应用来说,无限滚动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模式;但在在某些情况下,它也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掌控大脑 - 怎样使产品体验更加符合用户心理及行为规律 »

是的,我仍然宅在家中。每天的正经事儿呢基本就是一页一页的啃About Face 3,偶尔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放到微博上;副业则是看刘老根。熏的我一张嘴就是东北味儿。这就叫语言天赋。

其实很多时候看书的目的不完全是获取信息,引用About Face 3第十章关于“流”的定义:

“一种深层的、近乎完全的融入状态”,通常包括一种温和的沉醉感,能让你对时间的流逝毫无察觉。

其实和玩游戏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让自己进入一个更广袤却又更封闭的虚拟的外世界;只是换了一种比较有建设性的方式罢了,听上去也更加有成就感。那么来看本周译文呗,在话题上与之前关于情感化设计还有行为反馈循环的文章有些契合。大概8点20分左右发。

这里进入译文。37signals的Ryan Singer最近在一篇观察报告中说:“要做一把椅子,你首先需要清楚人们是怎样坐着的。要设计用户界面,你首先需要了解用户的意识与想法。”

为什么这事儿如此重要呢?因为对用户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充分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打造更好的产品体验,让用户更happy,从而吸引他们反复访问和使用产品,提升相关转化率。

行为召唤(call to action)之后是什么? »

周日好天气,猫们轮番在窗口晒太阳,不知他们是因为觉得暖,还是知道自己披着阳光的样子特别好看呢。

起床之前半梦半醒的几乎完全区分不清真实与梦境了。在那里听着nothing else matters,于是我现在也打开在听;梦到回公司和林教授抽雪茄,梦到South Park里的人大摇大摆的走在街上,梦到以前的同事问我数学题,而且在几个间断的梦里都在追问,以至于我真的在努力回忆这事是不是真的发生过,但想来也不会有人来问我数学题这样的东西吧。

一篇关于call to action的文章,我想会有一些同学和我一样能够从中收益的。感觉上和之前一篇关于用户行为及反馈效应的文章有些相似的性质,都是将产品中一些对整体体验有着影响作用的环节或流程抽象出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实践模式供参考,这样。我们来看看吧。

这里进入译文。包括电商在内的很多类型的网站,其主要目标就是促进用户响应“行为召唤(call to action)”,完成转化。无论是对于下单购物、提交个人信息还是订阅内容,作为设计师,我们不仅要想方设法鼓励用户执行目标操作,同时也要关注行为完成之后的相关环节。

设计有效的“用户行为与反馈效应”循环 »

有些日子没更新博客了,中间隔了一个坏周末的样子。shit happens alright.

今天是正经开始宅在家中的第一天,有些百爪挠心,身心还不大适应叭,一整天站不是坐不是的,眼下依靠些酒精与B.B.King的布鲁斯才略感安心。话说接下来两天便会有面试了,快是快了点,不过我也确实没有做宅上几个月的打算;空闲时间足够自己做做阶段总结、看几本一直没空去读的书就好喽。想想看刚刚进入Web行当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时季,终日寻寻觅觅,揣着自己单薄稚嫩的“设计案例”四处奔走,回到家吭哧吭哧的琢磨人家布置的家庭作业...7年过去了,却仍像是能闻到那时空气里的味道一样。

不感了个慨了。呈上本周的译文一篇。最初看到原文时,认为是关于界面当中反馈机制设计的文章,类似“为用户的操作提供正面反馈”这样;读下来发现是相对来说高一个层面的主题;一起看看叭=)

这里进入译文。无论你在设计怎样的产品,总会涉及到“用户行为与反馈效应”这样的循环。很多时候,良好而有效的“反馈循环(feedback loop)”是决定一款产品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中,我们来一起看一看,怎样通过精心打造的反馈循环对用户行为产生影响。

移动应用的空状态界面设计 »

其实我到现在还不清楚哪天正经过年呢,就知道快了,因为公司里的人走掉蛮多了的样子。不,这真的不那么像过年的时节,天气暖和的好像春末夏初,在天台抽烟时甚至会发现成群结队的小飞虫在翩翩起舞。

这都哪跟哪呢。实际上,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似乎任何正处于正常进行当中的事情都会让自己产生“过年之后再认真继续”的赶脚,一些需要上手开始做的事也准备“过年假期里再开始搞叭”这样;自己的一些项目、理想中的作品集、一些要读的书、一些想玩的游戏...大体都是这样,其实我眼下把这篇发布出来之后就拿出几个小时把想做的事情猛做一通也不是不可以,但似乎总是想寻找一个大部头的时间;不知是否是拖延症的借口;实际上我不认为自己有这毛病,真的。打住,我们进入今天的正文,关于移动应用的空状态界面设计;虽然文中的示例都是iPhone应用,不过道理应该与平台甚至设备类型无关。(btw,用微信的朋友们可以添加一下Beforweb了呗,点击侧边栏头上第二个图标就会出现二维码)

“空状态”是指移动应用界面在没有内容或数据时呈现出的状态。长久以来,空状态界面一直是被忽视的,因为设计师们通常会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怎样更好的呈现内容和数据上,只有开发人员才会比较频繁的与这类相对“意外”的状态打交道。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空状态界面留给用户的印象大体上就是晦涩难懂的文案以及缺乏视觉设计风格。

要想打造完美的整体体验,作为设计师,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用户有可能接触到的界面状态。空状态界面大致包括三种类型:初次使用、用户清空数据、出错。下面,我们就来一同了解一下这三种情境所对应的相关创意要素与注意事项。

一个文本框搞定信用卡相关信息的输入 »

大家周四下午好。打破每周日上一篇译文的规矩,临时来一发。今天刚刚看到的东西,很简短的图文,介绍了一个蛮赞的交互模式,于是把拿来把译文做掉,特别推荐给交互设计师们。走你!

移动应用的设计师们一直在努力降低用户的输入量。屏幕太小了,手指无法精准触摸,输入过程中产生错误简直是家常便饭。输入量是无法被无限制的降低的,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怎样使输入变得更加容易。

输入蒙板是一种限制内容格式、避免输入错误的方式。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使电话号码输入框只接受数字内容,而不对其它任何类型的字符做出响应。所接纳的数字也可以被限定在某个范围或模式当中。不过,输入蒙板的功能不仅限于防错,它同样可以被用在更加“积极”的地方,例如将多项输入内容合并为一个逻辑序列,使用户不必在多个输入框中来回切换。

最近我(英文原文作者)在Square的iPhone应用(Square Wallet)当中见到的输入方式就蛮有意思的,用户在一个输入框当中就可以完成信用卡类型、卡号、有效期、CVV号(卡片背后的3位数字)和邮政编码的填写。

Pages